找到相关内容925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的三性与二谛

    论文目次】   第一章;导论  第一节、序言  第二节、本文之研究课题与现代研究成果  第三节、研究方法与进路  第二章:唯识诸论之三性说  第一节、《解深密经》之三性说  第二节、《中边分别论》之三性...第五节、关于三性系统争议的一点解明  第六节、小结  第三章:唯识诸论之三无性说  第一节 、《解深密经》之三无性  一、关于译本之问题  二、对相无性之译解  三、对生无性之译解  四、对胜义无性之...

    蔡伯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1260406.html
  • 窥基大师的判教思想

    出自《解深密经》。《解深密经》为最早期的瑜伽行经典,经内提及佛陀于三时中三转法轮:  世尊初于一时,在婆罗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,惟为发趣声闻乘者,以四谛相,转正法轮。……而于彼时所转法轮,有上有容,是...者,以显了方式,讲解万法皆无自性,没有生灭,本来寂静,跟涅盘无异的道理。这时期的教学为究极圆满,不会导至诤论。  《法苑义林章》在申述其“三时”说法前,举出上引《解深密经》一节话,明显是要显示其主张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1048051.html
  • 《显扬圣教论》的三性思想的探讨

    “圣教”可以说就是它的思想源头。那么在“六经十一论”中够资格作“圣教”的,大概只有“一经一论”-《解深密经》与《瑜伽师地论》的。  其次,就学者的见解而言,佛教学者吕征在《印度佛学思想概论》中,曾指出...提到“遍计所执相”的有无问题等)。(注二)。  复次就书的“内容”而言,我们从(1)“三性”的“定义”与(2)“组织架构”来看《显扬论》与《解深密经》及《瑜伽论》“摄抉择分”的“三性思想”之密切相关性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1963004.html
  • 瑜伽唯识学心意识之探究(四)

    识皆通名为“识”,但《解深密经·心意识相品》中的“识”是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识。  (一)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论  眼耳等六识是有情在认识和分析事物时最直接的工具,其中眼见色、耳闻声、鼻嗅香、舌...眼耳等根,虽有生灭,但不能作识的开导用,只有精神性的意根才能令识生灭相续,无间认识诸境。所以,识之能相续不灭缘虑诸法,即是因为有意根作其“无间灭依”。  (二)《解深密经》对识的解说  随着瑜伽唯识学的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044130.html
  • 禅观与唯识思想之形成略探

    禅观与唯识思想之形成略探   ※ 作者: 传发法师 - 新加坡《狮城潮音》主编   一、叙说  《解深密经》对唯识观之形成是学界周知之事实,略知唯识者均不需费舌。依该经有“我说识所缘,唯识所现故”一语,日本学者高崎直道推断唯识观最初的创倡者是《解深密经》。理由是大凡经典所引论据,若有先行经典可资考据,一般都将先行经“所说”引以为证。因此,“如果除掉止观体验的话,也就没有唯识的理论了。这即是说,...

    传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43969717.html
  • 有关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

    阿毗达磨时代的论书亦同。瑜伽行派的经论,才使用阿赖耶识一词,其语义在《解深密经》中,意指“隐藏于肉体中的识”,与肉体形成安危与共的关系,首出的意义为“隐藏”,其次说它有生物学上的执受义;《摄大乘论》侧重此识...其中又区分以现行赖耶和以种子赖耶为中心的窥基与圆测二系。  关键词:阿赖耶识 语源学 解深密经 摄大乘论 成唯识论  页77  瑜伽行派承继原始佛教、部派佛教以来对心意识说的探索,在识论方面有了重大的...

    陈一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752378.html
  • 廖明活: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(1)

    后二类有情在听闻般若教说后得证无上正等觉;其言下之意,是即使般若经教的殊胜妙力,亦不能教前二类小乘有情达至佛的究极觉悟。   p. 34  又《解深密经》举出「声闻乘种性」、「独觉乘种性」、「如来乘...决定,因此他们虽然现时是声闻,未来还可以发大菩提心,转修大乘道。 [14]   p. 38  窥基一再引述本文上节所引《解深密经》和《瑜伽师地论》有关趣寂声闻毕竟不能得证究竟觉悟的话,以证明确实有一类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374056.html
  • 论唯识学对般若“空”义的诠释与缘起论的重构义

    俱舍论》、《华严经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及其他的唯识经论,持“真有俗空”;其二主实相,包括《法华》、《般若》等经,及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等论,持“真空俗有”。二者的立场是判然有别的。...,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空观,即“影像门的唯识观”。如《解深密经—分别瑜伽品》说:“慈氏菩萨复白佛言:世尊,诸毗钵舍那三摩地所行影像,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?佛告慈氏菩萨曰:善男子,当言无异,何以故?由...

    吴学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5542390.html
  • 唯识学的两次译传 《大乘起信论》为昙延所造

    )、(深密》(刘宋求那跋陀罗曾译第七八二品,元魏菩提流支译名《深密解脱经》五卷。陈真谛译首二品。玄奘译名《解深密经》五卷。有藏译本。慈氏所说一大论《瑜伽师地论》、除《序品》外整个收入)、 《如来出现...中起了如何重要作用。  从佛学运转趋势上看,3、4世纪龙树学或般若学大兴,4、5世纪慈氏学或瑜伽学继续发展,成为大乘中道义鼎盛时期。这时期可以《入楞伽经》及《解深密经》为代表,也可以慈氏五颂一大论为...

    韩镜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747433.html
  • 论阿赖耶识与真如

    ”而诸外道,未能通达心识细微流转之相,于斯流转中执为神我、灵魂乃至大梵、一因等,又如何得入清净赖耶之寂灭自证境界,如此业识之流不灭,我执不除,于赖耶识中妄起分别,实非智者所应行,故《解深密经》云:“...成就无量佛事?如《解深密经》云:“如来者,非心意意识生起所显,然诸如来,有无加行心法生起,当知此事,犹如变化。”《华严经》云:“诸佛种种方便力,出兴一切诸刹海。” 然则,无论赖耶缘起,还是真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1347770.html